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媒体石化 正文

福州大学新闻网(2023-07-05):【党建引领】一位“双带头人”的“催化”人生——记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亚搏网页链接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莉龙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3-07-05 阅读量:

人物简介:江莉龙,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搏网页链接院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化肥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1年12月,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北京三聚环保公司出资约2.67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创建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围绕“氨-氢”绿色能源重大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此次合作的技术攻关主要依托江莉龙所在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平台成立以来,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莉龙带领团队相继开发出首套台10kw级氨-氢燃料电池储电发电系统、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这些技术的开发对加速国内新一代“零碳”能源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在党支部书记江莉龙的带领下,催化中心党支部在党建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现党建与科研的“双丰收”。

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北京三聚环保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研发使命的传承者

江莉龙所在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的卢嘉锡院士开展“固氮研究”,在福州大学成立“固氮组”,江莉龙的老师魏可镁院士任组长,带领5个工农兵大学生开始了艰苦的“工业固氮”催化剂的开发。江莉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97年留在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开始接触全国各地的合成氨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将近1900家中小型合成氨厂,这些合成氨厂大都建在偏远的地方。江莉龙经常跟随老师们到各地合成氨厂开展技术服务,看到合成氨厂能耗非常高导致企业效益差,工人生活极其艰辛,而且企业和工人在将近500度、300多公斤压力下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江莉龙当时就暗下决心,要矢志不渝地跟随老一辈开发低温低压合成氨新技术,实现合成氨的节能降耗。

江莉龙开始科研生涯的时候,主要开展合成氨过程另一个关键催化剂——工业制氢催化剂的开发和技术服务。“在为合成氨厂技术服务的时候,曾经有两次为了保护工人的误操作,致使二硫化碳喷射到自己左眼,导致左眼视力下降明显。”江莉龙说。

2011年,江莉龙开始在魏可镁院士身边做些科研助理工作,魏可镁院士在那几年时间里,经常对江莉龙说,新型合成氨催化剂无法产业化,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他也经常教导江莉龙,做科研一定要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一定要产学研结合,一定要做有用的研究。在魏老师的鼓励与教导下,江莉龙就这样将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使命传承了下来。

幸运的是,2012年5月,上市企业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与福州大学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新型催化剂研发。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江莉龙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了福建省属高校首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成果转化的践行者

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没有坦途。正当江莉龙踌躇满志想跟随魏可镁院士在合成氨催化剂开发和产业化领域大展一番身手时,魏可镁院士却在2014年10月23日突发脑梗塞去世。这支团队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那时候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江莉龙说。因为这支团队刚刚完成新老交替,20多人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7岁多,正是最需要魏可镁院士的时候。

但是再难,也要有人站出来。2015年1月,在校长付贤智院士等多位领导的不断勉励下,39岁的江莉龙接任了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江莉龙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和同事们砥砺前行,继续践行老一辈未完成的合成氨节能降耗新型催化剂研发和产业化使命。

但是新型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产业化似乎仍然遥遥无期,这也成了压在催化中心支部和团队所有研究人员中的一块巨大心石。

2015年5月,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入资金开展钌系氨合成催化剂产业化,催化中心支部和团队既喜又忧,喜的是催化剂产业化有了经费支持,忧的是钌催化剂的产业化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从那时开始,在江莉龙带领下,支部和团队全员投入,分成三个小组,轮番倒班,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建成了百吨级催化剂生产线并生产出了合格的催化剂产品。目前已在江苏宿迁禾友化工实现世界首台套以煤为原料的20万吨级“铁串钌”氨合成工业系统并平稳运行近4年。这项技术的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提升了我国合成氨催化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2021年12月,团队已授权的18件专利技术获得世界500强企业紫金矿业集团投资2亿元与福州大学等共同成立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由新成立公司出资3000万元购买团队19件专利技术,用于开展系列氨氢催化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这一成果转化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整个团队产业化的决心。

“团队成员就应该互相协作、互相认可、互相成就”,这句话江莉龙常常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70后、80后、90后国家级人才梯队,团队成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授权发明专利300 余件,开发了低碳耐硫变换制氢成套技术、低碳安全高效合成氨成套技术、氨氢转换成套技术、“氨-氢”燃料电池成套系统、劣质油高效催化转化催化技术和高炉煤气源头脱硫技术并实现在国内上百家企业转化和推广,实现企业合作与到校经费3亿多元,推广应用企业取得了上百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支部活力的催化者

江莉龙在党建方面也是一把好手。2017年5月,催化中心党支部选举江莉龙研究员为支部书记。

“帮助真的很大。江老师在学术科研方面造诣很深,他的一言一行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每当我们在科研上出现迷茫的时候,江老师都会及时召开支部会议,组织大家在学习研讨中明确方向、坚定信心。也正因此,我们团队的科学研究能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走在科技进步的前沿。”催化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罗宇说。

面对着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少的难点问题,江莉龙亲自领衔,带领全体支委认真研究破局方案,主动出击、早做工作,做到早选苗、早关心、早培养。从2020年开始,他主动担任新引进教师的联系人,一方面指导开展教学科研,一方面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年来,发展了一名高级职称教师入党,确定一名新入职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

江莉龙抓支部共建共创有一套,他注重发挥党建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校企支部共建,通过技术入股、技术骨干兼职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成立福大紫金、福建三聚等产业平台,协同开发国家和行业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培养工程型领军人才。江莉龙还提出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校企双方派出核心技术人员,建立工程化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突击队,加快成果产业化。

平时,江莉龙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影响着支部和团队的每一个人——他每天都吃住在研究中心,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能够更方便与大家交流。在江莉龙引领带动下,支部党员和团队成员也都“撸起袖子加油干”,研究中心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为了试验新配方,曾经发生爆炸,曾经试验现场连续通宵鏖战,曾经工业试验失败等等,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停止前进的脚步,党员同志始终在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2018年1月,江苏宿迁天寒地冻,气温零下12度,但为了合成氨新技术能取得成功,支部党员林性贻、林建新和倪军等冒着严寒,连续通宵在车间倒班,在车间岗位上因为发高烧被送往医院输液。“我当时也在现场,忍不住泪流满面。企业的老总、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说,没见过你们这样拼的教授,我们这支队伍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江莉龙如是说。

2022年10月27日是黑龙江七台河勃盛化工20万吨合成氨装置合成塔装填催化剂的日子,时间紧任务重,支部党员林性贻、林建新26日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动身前往相隔3000多公里的七台河市。但因疫情两位同志在机场被拦了下来,不允许入住中转城市酒店。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他们没有选择返程或到其他城市中转,直接坐在机场椅子上,这一坐就是一个通宵。几位老师的艰辛付出,是催化中心党支部成员的一个缩影,更是传承魏可镁院士勇于拼搏奉献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江莉龙的带领下,催化中心党支部陆续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所带领的团队也入选了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江莉龙组织团队成员学习研讨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

版权: 亚搏网页链接【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 350108 电邮: syhg@fzu.edu.cn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学生工作

福州大学新闻网(2023-07-05):【党建引领】一位“双带头人”的“催化”人生——记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亚搏网页链接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莉龙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3-07-05 阅读量:

人物简介:江莉龙,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搏网页链接院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化肥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1年12月,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北京三聚环保公司出资约2.67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创建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围绕“氨-氢”绿色能源重大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此次合作的技术攻关主要依托江莉龙所在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平台成立以来,催化中心党支部书记江莉龙带领团队相继开发出首套台10kw级氨-氢燃料电池储电发电系统、首座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这些技术的开发对加速国内新一代“零碳”能源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在党支部书记江莉龙的带领下,催化中心党支部在党建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实现党建与科研的“双丰收”。

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北京三聚环保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研发使命的传承者

江莉龙所在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的卢嘉锡院士开展“固氮研究”,在福州大学成立“固氮组”,江莉龙的老师魏可镁院士任组长,带领5个工农兵大学生开始了艰苦的“工业固氮”催化剂的开发。江莉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97年留在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开始接触全国各地的合成氨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将近1900家中小型合成氨厂,这些合成氨厂大都建在偏远的地方。江莉龙经常跟随老师们到各地合成氨厂开展技术服务,看到合成氨厂能耗非常高导致企业效益差,工人生活极其艰辛,而且企业和工人在将近500度、300多公斤压力下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江莉龙当时就暗下决心,要矢志不渝地跟随老一辈开发低温低压合成氨新技术,实现合成氨的节能降耗。

江莉龙开始科研生涯的时候,主要开展合成氨过程另一个关键催化剂——工业制氢催化剂的开发和技术服务。“在为合成氨厂技术服务的时候,曾经有两次为了保护工人的误操作,致使二硫化碳喷射到自己左眼,导致左眼视力下降明显。”江莉龙说。

2011年,江莉龙开始在魏可镁院士身边做些科研助理工作,魏可镁院士在那几年时间里,经常对江莉龙说,新型合成氨催化剂无法产业化,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他也经常教导江莉龙,做科研一定要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一定要产学研结合,一定要做有用的研究。在魏老师的鼓励与教导下,江莉龙就这样将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使命传承了下来。

幸运的是,2012年5月,上市企业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与福州大学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新型催化剂研发。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江莉龙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了福建省属高校首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成果转化的践行者

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没有坦途。正当江莉龙踌躇满志想跟随魏可镁院士在合成氨催化剂开发和产业化领域大展一番身手时,魏可镁院士却在2014年10月23日突发脑梗塞去世。这支团队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那时候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江莉龙说。因为这支团队刚刚完成新老交替,20多人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7岁多,正是最需要魏可镁院士的时候。

但是再难,也要有人站出来。2015年1月,在校长付贤智院士等多位领导的不断勉励下,39岁的江莉龙接任了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江莉龙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和同事们砥砺前行,继续践行老一辈未完成的合成氨节能降耗新型催化剂研发和产业化使命。

但是新型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产业化似乎仍然遥遥无期,这也成了压在催化中心支部和团队所有研究人员中的一块巨大心石。

2015年5月,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入资金开展钌系氨合成催化剂产业化,催化中心支部和团队既喜又忧,喜的是催化剂产业化有了经费支持,忧的是钌催化剂的产业化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从那时开始,在江莉龙带领下,支部和团队全员投入,分成三个小组,轮番倒班,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建成了百吨级催化剂生产线并生产出了合格的催化剂产品。目前已在江苏宿迁禾友化工实现世界首台套以煤为原料的20万吨级“铁串钌”氨合成工业系统并平稳运行近4年。这项技术的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提升了我国合成氨催化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2021年12月,团队已授权的18件专利技术获得世界500强企业紫金矿业集团投资2亿元与福州大学等共同成立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由新成立公司出资3000万元购买团队19件专利技术,用于开展系列氨氢催化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这一成果转化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整个团队产业化的决心。

“团队成员就应该互相协作、互相认可、互相成就”,这句话江莉龙常常挂在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70后、80后、90后国家级人才梯队,团队成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授权发明专利300 余件,开发了低碳耐硫变换制氢成套技术、低碳安全高效合成氨成套技术、氨氢转换成套技术、“氨-氢”燃料电池成套系统、劣质油高效催化转化催化技术和高炉煤气源头脱硫技术并实现在国内上百家企业转化和推广,实现企业合作与到校经费3亿多元,推广应用企业取得了上百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支部活力的催化者

江莉龙在党建方面也是一把好手。2017年5月,催化中心党支部选举江莉龙研究员为支部书记。

“帮助真的很大。江老师在学术科研方面造诣很深,他的一言一行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每当我们在科研上出现迷茫的时候,江老师都会及时召开支部会议,组织大家在学习研讨中明确方向、坚定信心。也正因此,我们团队的科学研究能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走在科技进步的前沿。”催化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罗宇说。

面对着优秀青年教师发展党员少的难点问题,江莉龙亲自领衔,带领全体支委认真研究破局方案,主动出击、早做工作,做到早选苗、早关心、早培养。从2020年开始,他主动担任新引进教师的联系人,一方面指导开展教学科研,一方面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两年来,发展了一名高级职称教师入党,确定一名新入职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

江莉龙抓支部共建共创有一套,他注重发挥党建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校企支部共建,通过技术入股、技术骨干兼职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成立福大紫金、福建三聚等产业平台,协同开发国家和行业亟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培养工程型领军人才。江莉龙还提出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校企双方派出核心技术人员,建立工程化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突击队,加快成果产业化。

平时,江莉龙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影响着支部和团队的每一个人——他每天都吃住在研究中心,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能够更方便与大家交流。在江莉龙引领带动下,支部党员和团队成员也都“撸起袖子加油干”,研究中心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为了试验新配方,曾经发生爆炸,曾经试验现场连续通宵鏖战,曾经工业试验失败等等,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停止前进的脚步,党员同志始终在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2018年1月,江苏宿迁天寒地冻,气温零下12度,但为了合成氨新技术能取得成功,支部党员林性贻、林建新和倪军等冒着严寒,连续通宵在车间倒班,在车间岗位上因为发高烧被送往医院输液。“我当时也在现场,忍不住泪流满面。企业的老总、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说,没见过你们这样拼的教授,我们这支队伍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江莉龙如是说。

2022年10月27日是黑龙江七台河勃盛化工20万吨合成氨装置合成塔装填催化剂的日子,时间紧任务重,支部党员林性贻、林建新26日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动身前往相隔3000多公里的七台河市。但因疫情两位同志在机场被拦了下来,不允许入住中转城市酒店。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他们没有选择返程或到其他城市中转,直接坐在机场椅子上,这一坐就是一个通宵。几位老师的艰辛付出,是催化中心党支部成员的一个缩影,更是传承魏可镁院士勇于拼搏奉献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江莉龙的带领下,催化中心党支部陆续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所带领的团队也入选了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江莉龙组织团队成员学习研讨


亚搏网页链接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传真): 0591-22865220 电邮: syhg@fzu.edu.cn

Copyright © 2014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版权所有